扫描保存电子名片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什么是母乳性黄疸?
母乳喂养的婴儿,在生后4~7天出现黄疸,2~4周达高峰(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.6~342.0μmol/L),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。黄疸一般持续3~4周,第2个月逐渐消退,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。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~4天,黄疸明显减轻,胆红素下降≥50%。若再用母乳喂养,黄疸不一定再出现,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。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,目前已达20%~30%。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,虽然本病预后良好,严重者才需治疗.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。
那么,该疾病一般有什么临床表现呢?
新生儿母乳喂养后出现黄疸,生理性黄疸,病理性黄疸,阻塞性黄疸,溶血性黄疸,重度黄疸,核黄疸.
通过上面的介绍,我们接着来看该疾病的一般用药有哪些?
当飞利肝宁胶囊,复方金钱草颗粒,九味獐牙菜丸,茵栀黄颗粒,复方大青叶合剂,排石通淋口服液,醋酸甲萘氢醌片。
如果通过食疗方法治疗,一般合适何种食品呢?
白酢,香螺,鼠尾草,荸荠,车前草,赤宗鱼,红娘鱼,柴鱼片,大花蟹,莲蕉,黄蝖。
并发疾病
一般预后良好,但却并非绝对安全,未结合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潜在毒性,处理不当可以引起智力、听力、神经系统损害而造成永久后遗症
无特殊并发症,黄疸明显时需暂停母乳。